【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】一、实验目的
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,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理解,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配置与使用方法,并验证网络通信的基本流程。通过搭建小型局域网环境,进一步了解IP地址分配、子网划分、路由设置等关键概念。
二、实验环境
1. 实验设备:
- 两台PC(Windows 10系统)
- 一台路由器(型号:TP-Link TL-WR841N)
- 交换机(型号:D-Link DGS-1005)
- 网线若干
2. 软件工具:
- Wireshark(用于抓包分析)
- CMD命令行工具(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)
三、实验内容与步骤
1. 网络拓扑搭建
根据实验需求,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结构,将两台PC分别连接至交换机,交换机再连接至路由器。确保所有设备物理连接正常,电源开启。
2. IP地址配置
在每台PC上设置静态IP地址,确保两台PC处于同一子网内。例如:
- PC1:192.168.1.100 / 255.255.255.0
- PC2:192.168.1.101 / 255.255.255.0
3. 测试网络连通性
使用CMD命令中的`ping`命令测试两台PC之间的连通性。若能成功收到响应,则表示网络连接正常。
4. 路由器配置
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,设置WAN口为动态IP模式,LAN口设置为192.168.1.1/24,确保内部设备能够通过路由器访问外部网络。
5.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
使用Wireshark工具,在PC1上捕获发送到PC2的数据包,观察其传输过程,包括源IP、目标IP、协议类型等信息,进一步理解TCP/IP协议的工作机制。
四、实验结果与分析
在完成上述实验步骤后,两台PC之间可以实现稳定的通信,且通过Wireshark捕获的数据包显示,IP数据报能够正确地从源主机传送到目标主机。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网络故障,说明网络配置合理,设备运行正常。
五、实验总结
通过本次实验,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网络配置方法,还加深了对网络通信原理的理解。同时,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,如IP地址冲突、子网划分不当等,这些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引起重视。
此外,通过Wireshark进行数据包分析,使我对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数据交互有了更直观的认识,有助于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解决网络相关问题。
六、思考与建议
1. 实验过程中,可以尝试配置不同的子网,观察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是否需要经过路由器。
2. 可以增加更多的设备,模拟更复杂的网络结构,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。
3. 建议在后续实验中加入防火墙或ACL策略,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