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叶公好龙网络课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理解《叶公好龙》这则寓言的寓意,明白“爱好”与“真正热爱”的区别。
2. 掌握故事中的重点字词,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表达方式。
3.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,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
4.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,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和爱好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理解寓言的寓意,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。
- 难点: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引申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,避免“叶公式”的行为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学PPT(包含故事动画、生字词讲解、拓展练习)
- 古文原文及现代文翻译
- 课堂互动问题设计
- 小组讨论任务卡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你们有没有听说过‘叶公好龙’这个成语?它是什么意思呢?”
引导学生自由发言,激发兴趣。接着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视频,介绍《叶公好龙》的故事背景。
(二)初读课文(10分钟)
1. 学生齐读课文,教师正音。
2.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内容,结合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。
3. 重点讲解“叶公好龙”、“真龙”、“伪龙”等关键词语的含义。
(三)深入分析(15分钟)
1. 提问引导:
- 叶公为什么喜欢龙?
- 他真的喜欢龙吗?为什么?
- 如果你是叶公,你会怎么做?
2. 分组讨论:让学生分小组讨论“叶公的行为是否值得我们学习”,并派代表发言。
3. 教师总结: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一个人如果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,而没有真正的了解和热爱,那么就容易变成“叶公好龙”。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拓展阅读:介绍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,如《买椟还珠》《掩耳盗铃》等,让学生比较异同。
2. 生活联系:请学生举出生活中“叶公好龙”式的例子,并进行点评。
(五)巩固练习(10分钟)
1. 完成课后练习题,包括填空、选择、判断等。
2. 写一篇小短文,题目为《我是不是“叶公”》,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。
(六)总结与作业(5分钟)
1.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,强调“真诚热爱”的重要性。
2. 布置作业:阅读《叶公好龙》的完整版本,写出读后感;预习下一篇文章。
五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,课堂气氛活跃,学生参与度高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,鼓励他们多读、多思、多写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叶公好龙
——寓言故事
关键词:好龙、真龙、伪龙
寓意:表面喜欢 ≠ 真正热爱
生活启示:做事情要真诚、有深度
```