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,写下了一篇极具哲理与美感的散文——《黄州快哉亭记》。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,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他对人生起伏、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。
一、原文
《黄州快哉亭记》
江出西陵,始得平地,其流奔放肆大。南合湘、沅,北合汉、沔,其势益张。至于赤壁之下,波流浸灌,与江相若。而今之亭,乃于江上之高处,建为快哉亭者,盖取“快哉”之名,以寄情志也。
余尝游于江上,见山川之壮丽,风涛之激荡,心旷神怡,意气自得。遂思古人之乐,非独在于山水之间,亦在于胸中之志也。故曰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”此皆天地之常理,而人之情感,亦随境而变。
然则,人之快哉,岂徒在耳目之娱?盖能超然物外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斯为真快哉也。昔者,楚王游于云梦,见大鱼之跃,谓左右曰:“此鱼之大,可与天比。”左右曰:“诚哉,是鱼也!”王曰:“吾欲观其游,不知其何往?”于是命舟子送之,终不见其迹。后人因以为乐,而立亭于江上,名曰“快哉”。
今吾登斯亭,四望无际,江流浩荡,风声飒飒,心旷神怡,如脱尘俗。虽身居贬谪之地,然心怀天下,志在四方。故曰:快哉!快哉!
二、翻译
《黄州快哉亭记》
长江从西陵峡流出,进入平原地带,水流奔腾开阔。向南汇入湘水和沅水,向北连接汉水和沔水,水势愈发宏大。到了赤壁之下,江水波澜壮阔,与江面相映成趣。如今这座亭子,建在江边高处,名为“快哉亭”,正是为了寄托人们的情怀与志向。
我曾经游览江边,看到山河的壮丽,感受到风浪的激荡,心中豁然开朗,情绪愉悦。于是想到古人的快乐,并不仅仅来自于山水之间的享受,更在于内心的志向与胸怀。因此说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”这些都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,而人的情感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
那么,真正的“快哉”,难道仅仅是因为感官上的愉悦吗?我认为,只有能够超脱世俗,不因外物而欢喜,也不因自身而悲伤,这才是真正的“快哉”。从前,楚王在云梦泽游玩,看到一条巨大的鱼跃出水面,对身边的人说:“这条鱼如此庞大,可以与天相比。”身边的人都说:“确实如此,这是一条大鱼!”楚王说:“我想看看它游向何处。”于是命令船夫带他去看,但最终没有找到它的踪影。后人因此感到快乐,在江边修建了这座亭子,命名为“快哉”。
如今我登上这座亭子,放眼望去,视野辽阔,江水浩荡,风声呼啸,内心豁然开朗,仿佛脱离了尘世的烦恼。虽然我现在身处贬谪之地,但心中仍然怀有天下,志向远大。所以我要说:快哉!快哉!
三、赏析
《黄州快哉亭记》不仅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,更是他思想境界的体现。文章通过描绘江景与历史典故,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时的豁达心态。苏轼在文中强调,“快哉”并非仅指外在的享乐,而是内在的超脱与自由。
这种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精神,正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理想人格。全文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既具现实感,又富有哲理性,是苏轼散文中的经典之作。